
(玉雕关爱班学员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就业是民生之本。“十四五”以来,龙陵县残联以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大局为核心,深度践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多方协同发力,全力为残疾人就业增收开辟坦途,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增添熠熠光彩。
多元培训,拓宽残疾人就业创业之路
“十四五”以来,为提升残疾人的文化素养与劳动技能水平,龙陵县残联多措并举,全力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力求为他们创造更多机会与可能。
积极沟通协调,全力推动残疾人进入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就业。截至目前,已有145名残疾人顺利入职,开启了他们的职业新征程。对于那些暂时无法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单位,县残联严格履行监督职能,确保其依规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近五年来,残保金累计征收数额达到2168.17万元,为残疾人事业的整体推进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全面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将残疾人职业技能、创业以及实用技术培训深度融入就业与阳光培训工程体系之中。培训内容涵盖电子商务、家政服务、养殖、手工、种植及石斛枫斗制作加工、按摩推拿等多个热门领域。已成功开展59期培训活动,累计培训2010人次,让具备劳动能力的残疾人都能熟练掌握1至2门实用技术,为他们实现稳定就业筑牢根基。
精心组织残疾人参与省级岗位精英职业技能竞赛。在激烈的角逐中,残疾人选手在打字员与互联网营销项目中表现卓越,分别斩获第7名与第8名的好成绩,充分展现了残疾人的专业技能与拼搏精神,也为全县残疾人树立了榜样与信心。
大力帮扶残疾人按摩店的发展壮大。对9家盲人按摩店实施了亮化升级改造工程,统一配备先进的专业设备与优质设施,同时对2家聋哑人按摩店给予针对性扶持。通过这些按摩店的示范引领与业务拓展,带动了30余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增收,在自主创业与就业带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示范效应。
多方赋能,激发残疾人创业潜能
在推动残疾人创业的进程中,各级残联组织积极作为,通过一系列扶持举措,着力激发残疾人创业的内生动力,为他们铺就了一条坚实的自立自强之路。
在自主创业扶持方面,已向90户自主创业户发放了90万元补助资金,给予每户1万元的有力支持,助力他们开启创业梦想。同时,125户个体工商户也获得了12.5万元的扶持,为其稳定经营注入动力。精心打造了1个就业示范点,投入5万元补助资金,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探索可复制的成功模式。成功申报1个省级乡村振兴扶贫示范基地,为残疾人创业拓展更广阔空间,培养2名省级残疾人就业创业领军人才姚省昌、黄从书,并给予6万元补助资金,以榜样力量带动更多残疾人勇于创业。
平达乡自主创业户张贵顺亦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在县残联三次累计3万元资金的扶持下,张贵顺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敏锐的商业洞察力,逐步扩大产业规模。从最初的小规模尝试,发展到如今涵盖多个经营领域的综合性产业,不仅成功实现家庭脱贫致富,还成为当地的致富带头人,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踏上富裕之路,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龙陵县双生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作为残疾人创业的杰出代表,专注林下土鸡散养与销售领域。多年来,始终秉持助残扶残的初心,积极吸纳残疾人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通过产业帮扶,助力106户残疾人成功摘掉贫困帽子,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根本性转变,并安置12名残疾人就业,为其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凭借卓越的成果和良好社会影响,该合作社先后荣获“省、市、县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称号。各级政府和残联也对其给予了高度认可与支持,累计获得30万元补助资金,进一步推动了合作社的持续发展与壮大,成为残疾人创业就业领域的一面旗帜,引领更多残疾人走向创业致富之路。
特色培训,开启残疾人就业新通道
2019年9月,在保山市残联的整体规划与统筹之下,龙陵县残联与县高级职业中学紧密协作,在华盛玉雕创艺厂共同开启了残疾人玉石雕刻班,为残疾人群体敞开了一扇充满希望的大门。该班级面向全市范围招收残疾学员,学制设定为3年。学员们每年能够获得市、县残联提供的5000元补助,同时还能享受到厂方给予的2000元补助。
至今,已成功开办5个班级,累计招收学员122名。其中,3个班级的学员顺利毕业,带着所学技能自信地走向社会,目前还有18名学员在校园内继续汲取知识、磨砺技艺。培训过程中采用了极具针对性的“一带一”“一带多”教学模式,在经验丰富、技艺精湛的玉雕大师们的悉心呵护下,学员们从懵懂的零基础状态逐步成长为行业内崭露头角的新秀。
如今,已有10名学员荣获云南省玉雕师称号,20余名学员成功与华盛玉雕创艺厂签订用工合同,其余学员也在各个玉石雕刻作坊顺利开启了自己的职业生涯。2021年,华盛玉雕创艺厂凭借其在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卓越贡献与突出成就,荣获全国第二批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这一殊荣。
产业引领,构建残疾人创业新基石
石斛产业作为龙陵县的支柱产业,为残疾人就业创业开辟了一片充满希望的广阔天地。县残联精准对接县委、县政府的产业蓝图,化身资源与资金的整合大师。鉴于残疾人行动受限等现实状况,全力促进他们与石斛产业深度融合。
精心组织石斛种植、枫斗加工、电商运营等专业培训课程,为残疾人铺就多条通往成功的康庄大道;另一方面,严谨筛选并申报各级示范户,积极争取扶持资金。迄今为止,已成功举办残疾人石斛种植与枫斗加工培训超1000人次,全县投身石斛种植的残疾人家庭突破200户。重点扶持8户模范示范户,每户给予1万元资金补助。在加工环节,共有446人斩获枫斗加工资格等级证书,其中特级6人、一级10人、二三级16人、合格证420人。
全县近2000名残疾人投身枫斗加工行业,月收入稳定在1500至4000元区间,部分家庭更是一跃成为石斛枫斗加工领域的翘楚与典范,特级师傅彭元顺、王建国、段佐芹等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的年收入均超3万元,不仅实现了个人价值,更为广大残疾人树立了自强自立的光辉榜样,有力推动了残疾人创业就业事业的蓬勃发展。
康复保障,为残疾人家庭撑起希望之帆
在部分家庭中,主要成员致残或存在重度残疾护理需求,产业发展也陷入困境。龙陵县曾面临康复机构匮乏的难题,县残联积极行动,向省市相关部门申报龙陵县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项目。经过不懈努力,该项目于2018年10月破土动工,2024年3月顺利竣工验收。
此后,龙陵县通过深入考察,成功引进民营资本,注册成立龙陵隆康医院,以“公建民营”模式开启运营篇章,精心打造出集康复与医养结合的残疾人服务港湾。医院科室设置完备,康复医学科、精神科、中医科、内科、临终关怀科、医学影像科、医学检验科及住院病区应有尽有,康复诊疗设备琳琅满目,为残疾人的康复之旅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2024年4月30日,康复中心正式扬帆起航,成为市内县区同项目中率先投入使用的机构。其120张床位有序运转,已有80余名残疾人入住接受康复治疗,其中精神残疾者52人。康复中心的运营,宛如冬日暖阳,不仅满足了全县2000余名残疾人就近就便的康复服务需求,更为残疾人家庭释放出宝贵的劳动力,为他们踏上创业增收的新征程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让残疾人家庭重燃希望之火,在生活中重新找到前行的方向。
龙陵县残联通过这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举措,在残疾人创业就业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如同点亮一盏盏明灯,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强劲动力,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描绘出绚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