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机构设置  行业资讯  残联工作  信息公开  残疾人文苑  专题报道  办事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残联工作>>模范典型>>正文
一位脊髓灰质炎患者,为方圆十里6312位父老乡亲的健康撑起一片天
发布日期:2019年07月23日 16:56  浏览:  字体:   作者:傅华平、王丹妮、蔡文雯  来源:  打印正文

 

一个脊髓灰质炎患者,40余年靠拐杖支撑身体,本是常人眼中照顾和关爱的对象,却用残缺的肢体撑起一个家,撑起自己的人生,更为方圆十里6312位父老乡亲的健康撑起一片天。

身残志坚的少年

1972年12月,腾冲县明光乡中塘村,村医张美彩正沉浸在初为人母的幸福中,10个月大的儿子张春平开始学走路了。这是张家的第一个孩子,全家的焦点都在孩子身上。可是,这种欣喜仅持续了一个月,脊髓灰质炎的阴霾就笼罩住了这个家庭,而这,也成了母亲张美彩一生最难以言说的痛苦。

一个以救死扶伤为天职的赤脚医生,看着只能靠双手在地上爬行的儿子,摧心剖肝。时隔46年后的2019年5月,与记者谈起过往的张美彩仍抑制不住哽咽。

庆幸的是,不幸没有压倒这个家庭。在长达3年寻医问药始终无效后,家人决定靠自己的力量帮助这个上天没有眷顾的孩子站起来。

由于脚上无力,小春平根本无法站立。为此,祖父在院子里用木棍搭起了两个平行的架子,让孙子借助架子的支撑练习站立。架子坏了又换、换了又坏,小春平膈肌窝上的老茧破了又长、长了又破,3年后,小春平终于可以靠拐杖站立,虽然他仍不能自由行走,可这个进步,已让一家人深感欣慰。

让全家人欣慰的另一件事来自小春平的学业。从8岁开始上学,到16岁初中毕业,小春平的学业从没让父母操心过。初中毕业那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重点中专。

然而,与全家人引以为傲的成绩一同到来的,是一个足以击垮这个16岁少年的噩耗:因残疾未被录取。原本想通过中专学习早日就业,实现自立的梦想破灭了。

继续高中学业的机会也因对未来的种种担忧失之交臂。

此时,父母的担忧则更多来自沉重心理负担对孩子的打击,他们担心好不容易站起来的孩子被再次击倒。

“我是靠一句话撑过来的。”46年后重提那段黑暗时光,张春平这样告诉记者。“初中老师李跃华曾送我一句话:走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这是刚上初中时有同学取笑我‘张拐子’,李老师开导我的话。”正是这句话为彷徨中的张春平点亮了心灯,帮他挺过艰难的人生路口。自此,他立志学医,要踏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几年时间里,他足不出户地背药性、汤头歌诀、脉诀,背《伤寒论》《本草纲目》《医宗金鉴》……不服输的劲头充满这个身残志坚的少年,他要通过奋斗证明自己。

4年后,一个机遇意外降临。母亲当年卫训班的老师刘绍连退休回家,招收学生传授医技。于是,21岁的张春平和另外16名同学一起,走进了位于腾冲环城南路208号的小天地。

在那里,张春平度过了人生中最重要的3年,为后来从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业上,他孜孜不倦。理论知识难不倒他,但常人轻而易举能做到的实践操作,他却要付出几倍乃至几十倍的努力。学习臀部肌肉注射时,由于双手又要拄拐杖,又要持注射器,无法做到动作协调。于是,张春平将自己关在屋子里,既模仿医生,又模仿病人地苦练,不知跌了多少跤,也不知摔碎了多少具注射器,才熟练地掌握了臀部肌肉注射的基本要领和动作。

生活上,他被老师和同学们的悉心关照紧紧包围。与医学知识同时浸润张春平的医者仁心,让他变得强大且柔软。他不再只是为了证明自己,他要通过医技传递爱。

妙手仁心的村医

1996年,学成归来的张春平跟着母亲实习诊疗。

1997年,经腾冲县卫生局考核,张春平被破格聘为乡村医生。

被聘为村医后,乡亲们发现,村里的防疫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扎实了。只有母亲知道,儿子是不想让村里的孩子重演他的悲剧。

张春平发现,当时的村卫生所只有一个冷藏包用于疫苗贮存。疫苗对温度十分敏感,温度过高可能导致疫苗失效。为此,他自己筹资买了一台冰箱,储存疫苗。

张春平还发现,与儿童有关的疫苗每年要集中接种五六次,而许多孩子因临时禁忌证或外出未接种疫苗,为传染发生埋下了隐患。于是,他拖着残缺的肢体,走村串寨做预防接种宣传,建立健全儿童计划免疫台帐,通知家长按时带孩子接种疫苗,未按时接种的就及时入户接种。

“一个孩子的问题往往会造成一个家庭的痛苦,只要我细心一点,就能避免悲剧发生。”张春平说。

除了公共卫生服务,作为村医,接诊也是张春平的重要工作。2003年以前,时分时合的村级医疗卫生状况下,村医接诊最常见的方式是出诊。对于张春平这样一个行动要靠双柺的人来说,村寨道路大多崎岖不平,每一道沟坎,都是他出诊路上的拦路虎。但只要病人找到,他都会毫不犹豫地以最快的速度去到病人身边。

2001年寒冬的一个深夜,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将张春平从睡梦中惊醒,原来是白石岩二社的李生能不小心从高处摔下,摔破了眼睑,血流不止,家属心急如焚。张春平知道伤者有慢性消化性溃疡,经不起疼痛和失血,马上收拾好器械和药品,坐上交通轮椅,往患者家中赶。但轮椅只能到大路边,距离患者家还有近300米的小路。由于照明不足,路又崎岖不平,加之救人心切,张春平摔倒了好几次,才到达患者家中。强忍着摔破膝盖和手臂的疼痛,张春平将患者的伤口缝合处理好,回到诊所已是凌晨5点多。妻子看到他的窘样,心疼地说“又不是没有其他医生,你这样不要命的干,我真放心不下。”

凭着过硬的医技和仁爱之心,张春平赢得了乡亲们的尊重和信任。2003年,腾冲县全面推行乡村卫生管理一体化工作,全村村医重新考核,择优聘用。张春平被选聘为中塘村卫生所所长。

一方健康的守护者

作为村医,张春平只要管好自己,提升医技,服务好病人就好。村卫生所所长岗位,让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身体残疾的自己是否能赢得同事的认可?8位曾经各自为政的村医如何集中管理?如何改变仅有20世纪60年代初建盖的5格危房的办公现状?

在村委会也无力建盖新卫生所的现实面前,张春平带领8名村医变卖家中的牲畜,每人拼凑1.5万元,集资建盖业务用房。由于资金短缺,他们还投工投劳,参与工程建设。

管理方面,张春平带领村医们逐项讨论,在全乡首家制定了《中塘村卫生所工作制度》《中塘村卫生所生活纪律》等相关制度;采取24小时值班制,全天候服务群众,并以开办食堂的方式保证医生值班时间;每月2日召开民主生活会,讨论特殊病例,学习上级医院在村级卫生所推行的诊疗方法;抓好传帮带工作,把自己十多年所学毫无保留的传授给新村医;不放弃任何进修和深造的机会,全力提升医技水平,带领村医们用过硬的医疗技术、服务态度和医德医风弥补硬件不足带来的遗憾。

他还带头实施减免诊疗收费规定,对经济困难的患者免挂号、诊察费或治疗费。张春平深知,病人的口碑,才是良好医患关系的纽带。

规范的制度、良好的服务、不断提升的医疗水平,为卫生所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动力,也为中塘村6000余村民提供了健康保证。

现在的明光镇中塘村不仅实现了小病不出村,还常有邻近村社的患者前来就诊。

16年,即便卫生所已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张春平依然保持初心,不忘本色。坚持对病人进行回访、耐心回复到家里咨询或是村头寨尾遇到的病患、用他的电动三轮车接送病人……

面对记者,中塘社区河口一社75岁的段胖丫这样评价张春平:“病医得着,态度还好。”受类风湿困扰的张启绍称道他:“特别在心,随时都记挂着病人。”

伴着这样的好口碑,张春平一步步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明光乡卫生工作先进个人、腾冲县卫生先进工作者、云南省优秀乡村医生……

数十年过去了,中塘村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一直巩固在100%,脊髓灰质炎病例也早已绝迹。如今的张春平主攻风湿痹病,他说,辛苦一辈子的村民常会落下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屈伸不利等病症,我想为他们减轻痛苦,让他们安享晚年。

原载于:5月30日保山日报

主办:保山市残疾人联合会   地址:保山市隆阳区兰城路北段永昌传媒中心西侧

运行管理:保山市残疾人联合会  电话:0875-3136199  滇ICP备202300418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502020001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