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机构设置  行业资讯  残联工作  信息公开  残疾人文苑  专题报道  办事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残联工作>>扶贫工作>>正文
昌宁县残疾人联合会第二十一次“全国助残日”活动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11年06月20日 10:18  浏览:  字体:   作者:  来源:  打印正文

2011年5月15日是国家法定的第二十一个“全国助残日”,按照市残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昌宁县残联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开展第二十一次“全国助残日”系列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肯定,现将开展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召开专题会议,统筹安排第二十一次“全国助残日”系列活动

为切实加强对“全国助残日”活动的组织领导,昌宁县残联成立了由理事长任组长,副理事长任副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紧紧围绕“改善民生,保障残疾人权益”这一主题,对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早计划、早安排。今年4月,县残联2召开专题会议,认真研究和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并报经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同意,于4月28日以昌残工委〔2011〕1号文件下发全县各乡镇、县直各有关单位,对组开展“全国助残日”活动进行统一安排和要求,明确提出“全国助残日”期间要认真组织开展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一是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对全县部分贫困残疾人进行走访慰问;二是县级新闻媒体对优秀残疾人进行专题采访报道;三是县残联、县卫生局、县总工会、县妇联、县科技局、县劳动就业局等相关单位上街开展宣传咨询和义诊服务;四是共青团志愿者服务队深入贫困残疾人家庭开展生产、生活服务等。各乡镇分别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残疾人工作,制定本乡镇“助残日”活动方案,安排部署“助残日”活动各项工作。

二、精心组织,协调配合,认真组织开展了“全国助残日”系列活动

(一)开展走访慰问农村贫困残疾人

“助残日”期间,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马子兴部长和县人民政府张国亮副县长分别带队组成慰问组深入到大田坝乡、翁堵乡等乡镇走访慰问了部分农村贫困残疾人,县委、政府首先向他们转达了县委政府对残疾人及残疾人困难家庭的祝福,赠送了节日慰问品和部分生产扶持金,并亲切询问残疾人就医康复情况及家庭生产、生活、收入、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急需各级党委政府帮助解决的困难等方面的情况。慰问组领导勉励他们,党和政府没有忘记广大的残疾人困难群体,相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帮助扶持下,只要大家树立生活信心,立足家庭实际,因地制宜,逐步创造发展条件,积极发展烤烟、泡核桃、畜牧业等产业,增强发展能力,就一定能够克服暂时困难,增加收入,改善家庭境况,逐步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市残联张子炳理事长等领导利用到大田坝乡文沧村开展市直部门领导蹲点部门联村入户工作的机会,参加了大田坝乡的走访慰问。“助残日”前夕,县委书记耿梅在深入大田坝乡田间地头检查工作时,在与群众交流中了解到大田坝村上杨村民组残疾人家庭左赵亮一家6口人中就有3个残疾人,家庭生活十分贫困这一情况,毅然捐助2000元。之后,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杨永魁和大田坝乡党委书记李如群分别捐助500元,按照县委耿梅书记的要求,为左赵亮夫妻全额交纳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使他们今后的生活有了保障。各乡镇由分管领导带队,组织残联、民政、宣传、工青妇等部门负责人广泛开展了走访慰问活动。累计走访慰问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108户,发放慰问金2万余元。通过各级党委、政府的走访慰问,使广大残疾人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进一步树立了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二)组织新闻媒体采访报道典型残疾人案例

“助残日”前夕,昌宁县残联协调宣传、广电等有关部门对全县部分残疾人典型案例进行了专题采访报道。

1、独臂青年张加得撑起一个残疾之家。翁堵乡扁里村半坡村民组独臂青年张加德以顽强的毅力,坚强的撑起了一个温暖的残疾人之家。张加德今年29岁,全家6口人,是一个典型的残疾之家。他在孩童时因一次意外事故永远失去了左臂,耄耋之年失去自理能力的爷爷,弱智的父母,脊椎残疾的妻子和幼小的儿子。张加德没有因为命运的无情而自暴自弃,而是坦然面对人生,乐观面对生活,以一个男子汉的坚毅,勇敢地担当起家庭的责任。张加德家居住在贫困山区,家里有山坡田2亩,山地10亩,他和同样残疾的妻子承担起生活的重担,每天在瘠薄的土地上辛勤耕耘,维系着一家人基本的温饱生活,虽然日子艰难而清苦,但是,小夫妻俩感到生活的充实和幸福。在20多年的磨难中,锻造了张加德刚强坚毅和不怕输、不服输的性格,生活、劳作样样干得出色,令人佩服。他购置了小型碾米机和饲料粉碎机,在自己使用的同时,为寨子里的乡亲碾米加工饲料。为了加大畜肥投入,减少化肥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家庭收入,他家养殖黄牛7头,架子猪2头。在春种秋播繁忙时节,帮助缺劳力、缺役力的乡邻翻犁耕种,受到乡亲们的好评。为了打牢脱贫基础,增强发展致富能力,逐步实现脱贫,他夫妻俩认真学习泡核桃嫁接管理技术,培植泡核桃20多棵,已经投产4棵,年收入4500多元。培育茶园7亩,年收入茶款1000多元。去年,张加德种植烤烟3亩多,收入3800元,收获水稻1000多公斤、包谷500多公斤,基本能满足全家吃粮所需。今年,他和妻子合计,要多挣点烤烟钱,于是又租下了别人的山地,烤烟面积增加到4亩多。张加德是个闲不住的人,除了田间劳作外,还在农活相对松闲的季节,到公路工程施工队、建筑工程施工队打工,挣钱养家,靠艰苦创业赢得了全村人的赞喻。

2、三代接力40年呵护脑瘫儿。李小三是不幸的,呱呱坠地就成为脑瘫儿,几乎失去了所有感知能力;他又是幸运的,母亲、哥哥、侄子三代人40年爱的接力呵护,演绎出一曲传递爱心、守护生命的真情故事。1971年,李小三出生在昌宁县柯街镇柯街村大树村民组一个傣族家庭,在七兄妹中排行第三,取名叫小三。李小三降临人世就被剥夺了感知世界的能力,没有听力、没有语言,直到八岁才勉强能在床上挪动位置。寨子里的人都劝他家放弃这个可能拖累几代人的累赘,善良的李家没有放弃希望,在四处求医无果的情况下,始终不离不弃,用爱心呵护着这个不幸的孩子。李小三的父亲已经过世多年,母亲孟秀菊以她的勤劳、善良和大爱独自撑起了一个大家庭,在她耳濡目染的感召下,李家的其他6个子女都在学习、劳动之余帮助母亲照料李小三的生活起居。随着姐妹相继出嫁,独立成家,李小三由孩童长成近百斤的壮汉,母亲孟秀菊青丝变成了白发,体力不支,无力为李小三翻身擦澡、抱出透气晒太阳。哥哥李光荣无怨无悔担当了照顾弟弟的责任,李光荣的妻子、儿子、儿媳妇和女儿从未抱怨这样一个几十年的累赘,每一位家庭成员都在用心呵护着李小三。李小三没有任何行为能力,只能躺着,吃喝拉撒无法自理,他们就一口一口地喂他吃饭,一天几次为他换洗尿布,处理大小便。每天劳作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先帮李小三翻身,为了防止长褥疮,每天要给他擦身、洗澡,爱的接力就这样从母亲传给两代人。即使在柯街这样的亚热带地区,40年来李小三每天穿戴得干干净净,身上没有一丝的异味,屋子里没有污浊的空气。李家三代人用爱心呵护,为李小三撑起了一轮生命的天空,诠释出中华民族平凡而伟大的真爱。

通过对身残志坚、努力拼搏的优秀残疾人以及不离不弃,几

十年悉心照顾重度残疾人的家庭等典型案例的专题采访,并在“助残日”期间在电视新闻节目中滚动播出,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三)部门密切配合,广泛开展宣传工作

随着“全国助残日”的临近,5月13日是县城街天,县残联组织县总工会、县妇联、共青团、县卫生局、人事劳动局、县科技局等县直相关单位和田园镇上街开展扶残助残宣传活动。保山市残联理事长张子炳、副县长张国亮亲临宣传活动现场指导并参与资料发放和宣传工作。各乡镇结合当地实际,悬挂横幅标语和粘贴宣传标语,利用街天集市上街搭台,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广泛开展白内障患者复明、残疾人教育就业等优惠政策的宣传,全县悬挂横幅标语14幅,粘贴宣传标语800条,发放宣传资料2万份,免费为群众义诊600人次,接待咨询群众近1万人次,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弘扬了中华民族扶残助残的传统美德,增强全社会扶残助残意识,各级党委、政府把党的关怀送到残疾人身边,增进社会对残疾人的理解和关爱,促进残疾人平等地充分参与社会生活,营造了以人为本、关心帮助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主办:保山市残疾人联合会   地址:保山市隆阳区兰城路北段永昌传媒中心西侧

运行管理:保山市残疾人联合会  电话:0875-3136199  滇ICP备202300418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502020001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