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县区动态  >  正文

县区动态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龙陵县积极帮扶残疾人就业创业纪实

发布日期:2015-07-20 17:33     作者:     来源:      点击量:

“你做什么工作?”这个简单的问话,常常是人们初次见面彼此寒暄的常用语言。可见,拥有一份工作,是一个人生活中最基本的内容,但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也想拥有一份工作,却因为自己身体某些方面存在不足而失去从事工作的能力和机会。这样的一群人就是残疾人。

近年来,龙陵县残联在龙陵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高度重视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政策优惠残疾人,科技引领残疾人,项目覆盖残疾人,资金扶持残疾人”的工作思路,认真落实残疾人各项优惠政策法规,多渠道多形式加强残疾人就业工作,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他们用爱心点燃残疾人自信坚强、拼搏上进的生命之火,多渠道、多层次推进残疾人就业,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龙陵山区特点及特色产业特征的“在家就近就源创业,在外集中与分散结合”的就业安置帮扶模式,多措并举帮助许多残疾人实现了就业创业的梦想。

贯彻法规政策 保障残疾人就业权利

龙陵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就业工作,2008年3月13日,县第十五届人民政府第一次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对获得国家级赛事金牌的龙陵籍残疾人给予安排工作,全国第七届残运会田径标枪金牌获得者赵红梅安排到了县残联工作。2009年9月25日,县第十五届人民政府第十六次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将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女子聋人篮球冠军获得者刘所芹安置在龙新中学后勤岗位。龙陵县残联在龙陵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残疾人保障法》、《云南省残疾人优待规定》(省政府107号令)以及就业相关优惠政策,我县残疾人就业工作也得到了稳步提升,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统计,龙陵县有1.78万残疾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46%,涉及3万多家庭人口。其中,农村残疾人1.62万人,占91%,城镇残疾人0.16万人,占9%。目前,已办理第二代《残疾人证》8658人。全县在就业年龄有劳动能力残疾人7100名,已实现就业4800余人,其中,行政事业单位就业的残疾人57人,企业就业35人,自主创业478人,农村实现稳定就业4230人。全县226个机关企事业单位中,有36个单位安置了残疾人就业,就业率达到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1.5%。

加强集训培训 完善残疾人就业服务

“感谢县残联了,给了我一个学习技术的机会。这次我到碧寨金戈铁核桃加工厂参加培训,学了砍核桃的技术,我自己也能赚到钱了。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有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前不久在碧寨乡金戈铁核桃加工厂参加完培训的李冬美激动的说。

李冬美家住象达乡,是一个下肢残疾的妇女,因为患有小儿麻痹,腿脚无力需要蹲着行走,家里大小开支都是靠聋哑丈夫每个月在外做苦力挣得的五六百元。没有什么文化的李冬美从未敢想过自己能学一门手艺,更未想过创业。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了解到了她的情况,觉得虽然下肢无力但上肢灵活的她较为适合参加县残联在碧寨乡金戈铁核桃加工厂举办的铁核桃加工培训。且象达乡又是盛产核桃之地,没有再比这个更适合她的了。通过多方沟通,李冬美参加了在碧寨乡金戈铁核桃加工厂举办的培训。现在李冬美在家通过砍核桃给自己创造了收入。

“能学什么,能做什么?”这就是千千万万残疾人的顾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啊,一条鱼,只能解决暂时的饥饿,而钓鱼的办法,却一辈子实用。几千块的给予只是短时间的帮扶,要从根本上解决残疾人的生活现状,使其实现就业是核心,授之以渔则是根本。残疾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是促进残疾人就业的关键所在。为此龙陵县统筹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加强对残疾人的培训工作,将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实用技能培训列入就业再就业、阳光培训工程,扶贫工程等培训计划。针对广大残疾人就业难、残疾人家庭生活困难等实际情况,龙陵充分结合本县产业特点、特色与残疾人实际情况来选择残疾人培训内容。抓好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为残疾人提供优质优惠优先的培训教育机会,让需要就业的残疾人获得岗前和岗中的培训,通过开展残疾人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使每名培训人员掌握1至2门技术,成为产业工人或技术能手,从而不断提升残疾人的技能。龙陵县残疾人高发超就是通过参加玉雕培训,他的作品在中国昆明泛亚石博会获“神工奖”铜奖。2011年获“云南省优秀玉雕大师”的称号。周东值则先后两次参加盲人按摩培训,获得中级按摩师职称,现已在昆明开了一家盲人按摩店,在昆明已经小有名气。

量身定做 提升创业空间

“我在这里快两年的时间了,陈老板人很好,在这里,我们残疾人与健全员工同工同酬,并享有同样的培训、加薪、升职空间。我在这最多的时候能领到3000元的工资。就算放假回家也有保底工资300元。感谢我们的贴心老板,让我们这些残疾人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岗位,自食其力,感受到了做人的尊严!我因患小儿麻痹症而肢残,生活没有着落,曾几度失去生活的信心,是繁昌木材加工厂的陈总给我提供了机会,让我依靠自己双手,创作了自己的人生。”采访过程中,来自勐糯镇大寨村的范国昌,眼含热泪激动的告诉笔者。范国昌是一个重度残疾人,患有小儿麻痹症,难于独立行走,一直找不到工作。龙陵县残联根据他身体特点及自身特长,帮助他进入了繁昌木材加工厂。范国昌虽然腿脚站不稳当,但手、脑灵活,学得快,干得起劲。每个月的收入从不比别人差。范国昌就业了,心态改变了,现在的范国昌,已经能独立站着干活了。

几年来,为了让残疾人充分就业,找到适合残疾人的就业岗位,促使残疾人早日脱贫脱困,县残联积极开辟残疾人就业的新途径,其中,最有成效的就是以繁昌木材加工厂为代表的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示范基地,目前已安置了29名残疾人就业,龙陵香山紫皮石斛林下仿野生种植示范基地不仅有10人以上残疾人稳定就业,还发展了15户残疾人家庭种植石斛10亩以上,带动周边残疾人家庭100户通过种植石斛实现脱贫致富。根据残疾人不同的残疾等级与文化程度将他们安排到为其量身定做的岗位上工作,实现了他们就业梦,帮助他们登上了展示自己人生价值的舞台。

扶持创业 示范带动

龙新乡绕廊村户顺黄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会成员余朝因患有白化病是视力四级残疾的残疾人。2013年12月该合作社成立之初,县残联及相关部门就无偿扶助10余万元,从很大程度上为合作社的迅速启动打下了坚实的资金基础。

“没有县残联的资金帮助和倾力扶持,我们合作社就不会这么快就建立起来且发展得这么好,真的太感谢了。”提到县残联及相关部门的帮扶,合作社理事会成员余朝感激地说。

如今,该合作社已投入建设资金30余万元,社员发展至40余人,集中解决7名残疾人就业,带动周边共27户残疾人家庭就业,带动示范作用初见端倪。

一人就业带动全家,扶持一户带动一片。龙陵县残联充分发挥部门的人脉优势,认真履行部门职能,积极扶持残疾人个体创业就业,鼓励和帮助有一定劳动能力、经济条件较差的残疾人,开办家庭小商店、小饮食店,酒店或从事家庭小作坊式的修理业、加工业、种植业、养殖业。并对残疾人制定优惠的政策和扶助规定:对在就业年龄段、新开业从事个体经营满半年以上的残疾人,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1000元”。截至目前,龙陵县已建立了两个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通过残疾人特色种植、养殖带动就业。象达乡肢残人杨恩泰发展石斛15亩,草果300余亩,带动75户农户受益。龙新乡杨选贵创建富林木业加工厂,安置就业人员80余人。通过扶贫基地和专业合作社带动残疾人农户生产经营,帮助残疾人及其亲属实现就业或参加生产劳动,使残疾人家庭收入有了保障。

(龙山镇香柏河林下仿野生石斛种植示范基地为残疾人脱贪致富奔小康找到了新路子)

(龙陵县部分残疾人在碧寨乡金戈铁核桃加工基地学习砍核桃手艺培训)

(龙陵县残联在碧寨乡金戈铁核桃加工基地举办残疾人就业培训班)